離開巴揚寺之後,我們是用走路移動到下一個景點
巴芳寺(也稱巴本寺Baphuon)
是優陀耶迭多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 II)所修建的國廟,於1060年完工,位於巴揚寺的西北方。
長達172公尺的引道,用一公尺的圓形石柱架高,上面鋪石板。上下柱頭都有雕花。
用這樣密而講究的列柱支撐,使引道顯得特別莊嚴,好像為了特定人物鋪的紅毯一樣。
在引道的周圍可以看到許多天然的椅子,因此不想爬上去的團員就可以坐在石塊上休息。
不過這當然不是什麼天然的椅子,說是拆下來然後放不回去的古蹟石頭還比較貼切一些。
元朝周達觀奉命隨使團前往真臘,回國著《真臘風土記》。
周達觀在書中寫道:「金塔之北可一里許,有銅塔一座,比金塔更高,望之鬱然。
其下亦有石屋十數間。又其北一里許,則國主之廬也,其寢室又有金塔一座焉。」。
周達觀為什麼用「銅塔」來稱呼巴芳寺,現已經無法查證。
不過裡面提到比金塔更高,則顯示出了當時巴芳寺的雄偉。
爬完一段階梯,感覺才來到了底層,這是怎麼回事啦@@
覺得在吳哥這趟,常常有這樣的錯覺:就是感覺越高風景一定越好~
看到站在頂端的那群人,就覺得自己一定也要試試看
1900年後,巴芳寺已超過大半崩塌,1960年法蘭西遠東學院就曾經計畫修復這座皇室寺廟。
許多建築的石塊,先邊好號碼,做了登記,再拆散解體準備重建。
但是修復工程又遭逢紅色高棉上台,法國殖民結束柬埔寨獨立後內戰又爆發,
許多法國學者一起工作的技術人員,都被視為殖民的幫凶。
接著1970至1992年,長達20年的內戰,數百萬人被屠殺,巴芳寺當然被棄置。
原有的編號資料被毀,技術人員被殺,記錄著石頭位置的紀錄也遺失,整建工作因此變得更加困難。
巴芳寺從1999年開始封閉,由聯合國修復計畫進駐,一直到這幾年才算修好。
不過才剛修好不久,又發生遊客墜落的意外,因此現在最高一層的部份,是禁止上去的。
(好可惜,感覺會很刺激說~)
爬上能爬的最高處後,其實附近都是樹,除了覺得很高很高以外
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 = =
15世紀後期改為佛寺,在第二層台基西邊修建了一尊70多公尺長,9公尺高的臥佛,
是拆除了部分原有的建築,用拆下來的石塊建築臥佛。
不過這尊臥佛似乎也沒有完成,由於體積龐大,在建立臥佛時可能已經大部分坍塌了。
在附近石塊處休息時,
發現了一棵長得很特別的樹,問導遊說這樹有什麼特別之處
導遊笑說:「沒有什麼特別的,你要說他是蛇就是蛇,是章魚就是章魚囉」
其實有時候逛景點也是這麼覺得,覺得很普通的自然現象,插塊牌子就會有蜂湧而至的觀光客。
沒有放名稱牌子的,就不屑一顧,不過其實仔細端詳,這樹也蠻有趣的啊。
繼續的走啊走,來到空中宮殿(Phimeanakas),位於巴芳寺的東北,
是真臘國王羅因陀羅跋摩二世(Rājendravarman II )興建,後為蘇利耶跋摩一世擴建。
雖然名為宮殿,但實際上並非王宮,因為王宮應位於空中宮殿東北約200公尺處。
根據記載,當時王宮極為壯麗,鑲金牆壁,王宮的大柱都雕刻佛像,寶塔鑲嵌七色寶石。
空中宮殿由三層長方形須彌台重疊成金字塔形,象徵須彌山,各層須彌台的四角,裝飾著獅子,總高度16米。
四方的正中央各有陡峭的台階連通上層,最高層的周邊有一道現已不完整的畫廊。
記載中有提到空中宮殿頂層中央,原有金塔一座,現在已經不存在了。
由於才剛爬下來巴芳寺,大家可說是熱的要命
所以這棟一致通過不上去爬,我們就在下方拍照留念而已。
關於這個空中宮殿,有個蛇精的傳說
周達觀記錄:「土人皆謂塔之中有九頭蛇精。」
傳說,金塔內住著高棉人奉為神靈的九頭蛇精,夜化女身,與國王同寢交媾,雖王后也不敢入內。
需要辦完事之後才能回房與王后同寢。
如蛇精一日不出現,則國王死期將近,如國王一日不去報到,則國家必定有災禍降臨。
其實這不就是象徵君權神授嗎?比較A的版本。
順著空中宮殿前的中央大道直行,出了城門
就是目前大家所熟知的鬥象台和十二生肖塔,我們站在鬥象台上往十二生肖塔的方向看去。
十二生肖塔(Prasats Suor Prat,意思為鋼索雜技之塔)是後人取的名字,所以並不是鼠牛虎兔這樣。
十二座塔間距並不相同。主要是以紅磚搭建而成。上有石製門框。
用途為何目前仍眾說紛紜。
可能是以前都在塔與塔之間綁著鋼索,讓藝人走鋼索賣藝表演使用
也有部分人認為該處是用來收納重要物品。
也有人認為是審判之用,像是天獄這樣。
「天獄」是相信上天有一種公平的審判。
所以雙方有訴訟,無法判斷對錯,就把原告被告各自關進皇宮對面的小塔中。
由對方的親屬監視,不准出來,一直關到其中一方生病,或生膿瘡,便說明此人有罪,已得上天懲罰。
(我發覺大家可能都累了,居然沒有人想問說,可不可以靠近十二生肖塔XD)
鬥象台不遠處就是癲王台Terrace of the Leper King
平台上有印度教審判大神「牙麻」(Yama)的像,因為石材變質顯出苔斑,看似得了痲瘋病,因此俗稱癲王台。
但民間也傳說闍耶跋摩七世以及繼任的幾位君主,都為痲瘋病所苦。
目前在台頂的雕像是複製品,原作在金邊國立博物館。(所以我就沒有拍照了,我不知道我在想什麼耶……)
由於位在皇宮的東北角,北邊通常是柬埔寨傳統的死亡方位,推測實際功能可能為火葬場。
圍牆有內外雙層浮雕,外牆約25公尺長,畫面可分6~7層,雕刻許多神話人物、阿普莎拉仙女、水中生物等。
鬥象台Terrace of the Elephants
闍耶跋摩七世所興建。全長約300公尺,高4公尺。
象台四周的雕刻事實上不只有象,也有飛獅及神鳥迦樓羅,高舉雙翅,挺胸站立,厚實雄壯,
的確有國王閱兵、接見、舉辦大型儀式的氣派。
牆面上雕刻象夫騎象,獵取野象的場面。
不過其實上面這幾張照片,是已經坐在環保車上面了,因此有一點手震
算是這趟最後拍到的小朋友~
結果才11:20分,我們就回到了南城門外
瞬間,早上那種大拜拜的畫面消失了,一整個很好拍照,導遊真厲害!!
南城門
大吳哥城共有五個城門,建築造型皆相同,而其中只有南城門保存最為完整。
城門前左右兩側各有54尊石雕像,此為印度史詩中創造天地之神話~乳海翻騰。
(這故事在前幾篇的小吳哥提過啦,這邊就不再贅述)
面對城門,左側為善神,
右側為魔鬼阿修羅,可以從他們的頭冠看出不同。
雙方以七頭蛇神Naga之身體做為攪拌的工具。
為期兩天半的古蹟之旅就到此畫下了句點
之後的一天,我們就在暹粒吃吃喝喝,隨便晃晃囉!
按這裡回到全站導覽地圖:http://sultt.pixnet.net/blog/post/28104259
按這裡回到柬埔寨吳哥五日遊記:http://sultt.pixnet.net/blog/category/1503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