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從皮卡地里圓環徒步十幾分鐘就可以到達大英博物館
但出國最重要的就是腳力,何況七日券都給他開下去了
當然就是能坐車就坐,Tottenham Court Road是離博物館最近的地鐵站
其實參觀博物館一直都不是我的風格
記得多年前走馬看花完羅浮宮,雖然可惜,但也有一種沒什麼不好的感覺
因為一天內看這麼多展覽品,最後會不會都不記得呢?
而且在腳部疼痛難耐還有心情看下去嗎
不過大英博物館就更適合你愛來就來了
因為是免門票,可以每天逛到適可而止就回家
當然只停留一個禮拜的我是不可能這樣的逛的
官方網站也非常貼心的製作一個pdf檔 一小時版
可別以為這種博物館的景點人會少喔
人真的是超級多!
不過只有一開始幾個明星展品會小塞車,後面就可以安心觀賞
大英博物館建立於1753年,是世界上首家國立公共博物館。
一開始就對所有“好學求知的人”免費開放。
博物館的建立源於漢斯·斯隆爵士(Sir Hans Sloane)的遺願,他是一名內科醫生。
他的病人許多來自富裕的貴族階層,其中包括安妮女王與喬治國王一世和二世。
作為一名有創新力的醫生,斯隆研製出了天花接種疫苗,推廣了奎寧的使用。
收藏七萬多件物品。他將所有的收藏贈給了喬治二世,回報是給他的繼承人兩萬英鎊。
10:50am進入館內,預計在這裡停留三小時
一進入大廳就被這2000年完工的天棚所吸引,
是由負責新市政廳與千禧橋(日後都會去的景點)的Forster & Partners規劃,
這座連結博物館與圖書館的透明天棚,使得館方又多了些收藏空間,
而不破壞原本的建築物,是歐洲最大的有頂廣場。
來這裡參觀建議去花個錢,租個多媒體導覽機,五英鎊,有中文
除了一般語音導覽,有時候也有一些介紹影片會在螢幕上撥放
租導覽機要押證件,所以要記得帶護照
按照官方網站推薦三小時版本路線前進
我想就不要折磨大家,也不要折磨我自己,大部分的展品就大概介紹一兩句就好XD
The Sloane astrolabe: A mechanical map of the heavens
斯隆星盤:天空的機械式地圖
(大英博物館很會替展覽品下標題,所以我就翻譯然後沿用了)
星盤大約是1300年左右的物品,歐洲最早的星盤之一
從名字就可以知道此物屬於之前提到的漢斯斯隆爵士的捐贈品
特別之處就是它很大而且很雕工華麗,而且是確實有在使用的。
本來還想多看看其他展覽品,但後來就了解不按照計劃看
根本不可能在三小時內看完!
這間展覽室是慶祝大英博物館250周年所設計的,展出一些1680至1820年間
英國人如何了解世界的物件,此地也曾是喬治三世的圖書館
The Rosetta Stone – The key to the decipherment of hieroglyphs
羅塞塔石碑:解讀象形文字之鑰
明星展品,一堆人在拍照
製作於公元前196年,羅塞塔石碑上的碑文是祭司團通過的一項法令。
法令在石碑上雕刻了三次,分別用了以下字體:象形文字(適用於祭司的法令),
通俗文字(當地人在日常使用的草寫體)和希臘文字(行政機關的官方語言)。
(圖片沒有照到象形文字,哭哭)
自1802年以來,羅塞塔石碑在大英博物館展出以來,只有一次中斷,
那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博物館擔心倫敦遭受猛烈的轟炸,
便將羅塞塔石碑轉移到Holborn地下15米的一個郵政地鐵站呆了兩年。
Colossal bust of Ramesses the Great –
A mighty pharaoh and a poet’s inspiration
拉美西斯巨型半身像: 一個偉大的法老和詩人的靈感
這位法老統治了埃及67年
這尊像約在西元前1250年由兩色花崗岩雕刻而成,重達7.25噸
雕刻師在眼睛有做了不一樣的改變,使觀賞者覺得法老在俯瞰你
至於詩人的靈感是怎麼一回事呢? 就是雪萊對於這尊雕像的到來寫了一首詩
請原諒我從略~
非推薦的展品我就只放圖啦
一進入西亞展區,兩個巨大似人與公牛的怪獸,這是亞述王宮入口的護門神獸。
好氣派!但也對於英國人保護遺產的方式感到擔心
都不用東西圍起來的,好像很容易就可以被遊客碰到耶?不會壞嗎?
Assyrian Lion Hunt reliefs – An ancient king’s triumph over nature
亞述獵獅浮雕:古代國王的戰勝自然
約在公元前645年的,獵獅被認為是帝王的運動,是君主保護其子民的責任象徵。
這一系列的浮雕表現了亞述最後一位偉大的國王
阿樹爾巴尼帕爾(Ashurbanipal)的狩獵生活,專為他的尼尼微宮而創作。
有小朋友把獅子放出來給國王獵殺
這不是推薦展品,但好壯觀
順帶一提,上次花錢去故宮看的大英博物館展覽
全都不是官方網站上推薦的重點展品耶!(廢話)
Parthenon sculptures – Iconic sculpture from ancient Greece
巴特農神殿的雕塑:古希臘的肖像雕塑
可說是鎮館之寶吧?希臘雅典衛城,公元前447至438年
供奉雅典女神雅典娜的神殿,也是古雅典的主神廟
神廟規模宏偉,使用了大量的大理石,展現這座城市在其帝國鼎盛時期的實力和財富。
這邊規劃了一整間超大展覽室來放這些雕塑
總覺得這樣狂搬別的國家的東西不是很好
不過導覽機也說,要不是有這樣的行為可能這些石雕會破壞得更厲害
而且也無法輕鬆地觀看這些雕塑(因為都在很高的柱子上方)
還蠻會找理由和台階下的導覽機
這兩個雕塑讓我很想笑
Easter Island statue Hoa Hakananai’a –
A colossal figure from a lost civilisation
復活島的”被偷或被藏起來的朋友”:來自失落文明的巨大身影
這我很熟啊!這就是博物館驚魂夜的一個角色,
他的台詞就是You're dumb dumb,you give me gum gum.(誤)
這個石像也有一千年的歷史,它的名字叫moai,最早可能是紀念祖先用。
Turquoise serpent – Striking mosaics used by Aztec priests
綠松石蛇: 阿茲提克祭司的馬賽克,公元15-16世紀,阿茲提克藝術的代表,
這件藝術品是在儀式上佩戴的胸飾。它由木頭雕刻而成,外面覆滿綠松石。
Group of Tang ceramic tomb figures – Guardians of a Chinese general
唐代墓葬瓷雕塑群:中國將軍的守護者
它們都來自一位重要的官員劉廷荀的墓穴。
Cloisonné jar with dragons – Made for a Ming dynasty emperor
景泰藍瓷壇:為了明代宣德皇帝打造
如今世界上只有兩個像這樣有蓋的景泰藍瓷壇,一個在此,一個則是私人收藏。
Jade cong – 5,000-year-old mystery objects
玉琮: 五千年的神秘物體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公元前3千年,一批新石器時代的人們群居於中國江蘇省。
玉琮的製作過程相當複雜,且要耗費許多時間。(怎麼有像101?)
Jade Terrapin from Allahabad –
A majestic sculpture from India’s Mughal court
阿拉哈巴德的玉龜:來自印度Mughal庭院的雄偉雕塑
其實不知道厲害在哪裡...是在一個工程中於水箱底部發現的
1樓的展覽品到此結束,請跟我上2樓^^
Automated model of a ship –
An extravagant toy and technological marvel
船鐘:一個奢侈的玩具和技術的奇蹟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個展品,它來自德國南部,約1585年
這個鐘是放在一個長桌上,用來宣布一個宴會的開始
船上水手們會揮舞著報時,船內有風琴可以發出音樂聲
那些在神聖羅馬帝國國王的臣子門還會通過國王面前繞一圈
(現在當然是卡住了的樣子XD)
據說最後還會從大砲發出許多濃煙和噪音來娛樂嘉賓
The Lewis Chessmen – The most famous chess set in the world
路易斯西洋棋:世界最有名的棋盤組
這個我也很喜歡
於公元1150-1200年製作於挪威,棋子由海象牙和鯨魚齒精心製作而成。
記錄顯示,一些路易斯西洋棋在發現時被塗上了紅色。
因此棋盤應該是白色和紅色相間而不是今天慣用的黑色和白色。
而且他們都好哀傷喔^^ 表情可謂栩栩如生
The Sutton Hoo ship burial – Burial treasures of a Saxon warrior
薩頓胡船葬:薩克遜戰士的埋藏寶藏
源自公元7世紀早期,盎格魯撒克遜時期
這個特別的頭盔非常罕見。至今,在英格蘭只發現4個中世紀時期的頭盔。
靠著鼻頭、在眉毛之間,是一個面對面臥著的鍍金龍頭。
鼻子、眉板和龍構成了一幅張開翅膀飛行於頭盔之上的大鳥的圖案。
Mosaic of Christ – The earliest image of Christ in Britain
基督的馬賽克圖案:最早在英國出現的基督圖像,約西元四世紀
Basse Yutz flagons – Among the finest survivals of Early Celtic art
巴賽Yutz酒瓶:保存良好的早期塞爾特藝術,約公元前450年
由青銅製成的酒瓶雕工精細,倒酒時瓶口那隻鴨子就會像在游泳一樣
Mold ceremonial gold cape – A unique ceremonial garment
金披肩:一種特殊的儀式服裝,約公元前1900至1600年
厲害的地方就是它展現史前人的技術,製造方式是用模板放在內部敲打出來的
由於穿上這重死人的披肩,手就不能自由舉起,推測是使用在儀式中宣示宗教權威用的。
Oxus Treasure – Fabulous metalwork from Achaemenid Persia
奧克瑟斯寶藏: 來自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精美金屬工藝,公元前5 - 4世紀。
模型戰車由四匹馬拉著。裡面有兩個身著米底國(Median)服飾的人像。
戰車前面是用埃及的一位廣受人們喜愛的守護靈侏儒神貝斯作裝飾。
The Flood tablet – The origin of Noah’s Ark?
大洪水石板: 諾亞方舟的起源?
最有名的美索不達米亞的楔形文字片,年代約在西元前七世紀,
在1872年被解讀出來,發現上面所寫的故事內容跟諾亞方舟幾乎一模一樣。
The Royal Game of Ur – A popular pastime in the ancient world
烏爾皇室遊戲:遠古世界最流行的遊戲之一。
約公元前2600-2400年,棋盤由20個貝殼制方格構成。
遊戲雙方是比賽誰更快使棋子從棋盤的一端到達另一端。
遊戲開始時,只有擲到特定點數的骰子才能將棋子放在棋盤上。
20個方格遊戲從公元前3000年延續到公元1000年,涉及地域廣泛,從地中海到印度。
據說這是規則說明書~~~~看得懂嗎?
Sphinx of Taharqo – A black king of Egypt
Tahargo的人面獅身像:埃及的黑國王,公元前680年
Taharqo是庫什王國的統治者之一,
約在此時庫什王國也支配了埃及第二十五王朝(約公元前747-656)。
雖然人面獅身像是埃及人,但從此像的面部特徵可以推斷這位國王是位非洲黑人。
(我純粹覺得很像貓咪XD)
Samurai armour – Military might in medieval Japan
武士盔甲:中世紀日本的軍權
在英國看到這個沒有很大的興趣,好像是來這裡打卡的
King of Ife – A masterpiece of African art
伊費王:非洲藝術的傑作
為了來看這個展品還來到了地下室,這人頭是大英博物館關於人種學中最有名的收藏品,
年代約在14至15世紀,描繪了一個人地位和權威。
精心製作的頭飾可能代表一頂王冠。它有一個中央帶飾似乎包括許多玻璃或石珠。
耶~~~~~~~~~介紹完了!!!!!
是不是覺得漏了些甚麼?
沒錯!就是木乃伊了
Mummy of Katebet – One of the most studied Egyptian mummies
Katebet木乃伊,最被了解的木乃伊,來自埃及底比斯城,約公元前1300-1280年。
這是一具老嫗的木乃伊,她是“神王” 阿蒙神(Amun)的歌女。
在廟宇宗教儀式中她扮演著唱歌奏樂的角色。
她叫Katebet,防腐處理後的身體被布條層層包裹。
彩繪木乃伊面具上有一張鍍金的臉,上面戴有一頭精心製作的假髮和一副白色的耳環。
交叉的雙手上戴著真正的戒指。
Katebet的腹上有一隻小小的深色聖甲蟲,在她接受眾神審判時聖甲蟲會給她魔法防護。
沿著身體往下,大概在她膝蓋的部位,是一個木乃伊造型的小型人俑shabti。
科學家們在不損壞Katebet的情況下使用電腦斷層掃描儀獲得了更多關於她的信息。
信息顯示她在年老時去世,去世時僅剩兩顆牙齒。
其實來到這區就會不自覺的去看其他地方
真的好多好多木乃伊喔!
埃及人認為人的生命與宇宙萬物是永恆的,
人死後只要屍體完好無缺,若干年靈魂回歸,便可復活。
可能電影看太多,很害怕他們萬一醒過來……反正有點毛骨悚然反而不敢拍太多照
地位高的人死後要先洗淨身體,取出內臟。待屍體用泡鹼脫水乾燥之後,
在原來器官的位置填上木屑。接著在皮膚上塗上松脂,
再從頭到腳用亞麻布條包裹起來放在棺木之中迎接通往來世的漫長旅程。
但是也可以看到一些其他動物被做成木乃伊,可能是高貴人士的寵物吧
走回大廳,正好2:20pm,總共逛了三小時半
腳快斷掉,也相當佩服大英博物館精準的估計這趟導覽~
把這個獅子弄成會面點,這樣感覺和台北車站新光三越前面很像XD
希望沒有讓大家睡著
下一篇是今天下午和晚上的行程:午餐、柯芬園、歌劇魅影。
參考資料:大英博物館官方網站
按這裡回到全站導覽地圖:http://sultt.pixnet.net/blog/post/28104259
按這裡回到倫敦自助懶人包:http://sultt.pixnet.net/blog/post/26878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