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入園人數:298200人
今日順序,共8個館:
日本館→法國館→摩洛哥館→朝鮮館→伊朗館→土庫曼斯坦館→
中國省區館→台灣館
其中省區館包括:新疆館、寧夏館、青海館、甘肅館、陜西館、貴州館
早上決定要從水路出發,昨天的經驗就是...
能不要跟他們擠在一起,就不要擠在一起!
後來也證明我是對的!從水門入園真是相當的舒服
吃完早餐搭乘計程車,12RMB,10分鐘即到東昌路水門(07:40pm)
現場雖然也排起了隊,但很明顯就不超過兩百人
所以也沒有推擠、汗臭,也沒碰到什麼插隊的事情
但因為還是要等到八點才會開始安檢
所以就買了七大武器之首的好折凳!!!
因為我怕塑膠無法承受我的體重
所以我買了一個鐵製的,兩個都是10RMB
鐵製的折凳並沒有很好收納,
唯一的好處就是可以坐得比較高,讓我的膝蓋比較舒服
(昨晚咳嗽咳到睡著,早上起來的氣色看起來很差)
安檢結束沒想到第一班船08:30已經開走了
就差一個人耶!有點小衰,只好搭乘08:40的船
上船後可以補眠,養精蓄銳,相當的舒服
這船很酷
表定時間是09:10分抵達E片區的M1碼頭,結果M1碼頭附近都被停滿了
等到上岸已經是09:20了!
可是我隔天搭乘一樣的船卻是09:05上岸,只能說今天不太順利
下船後先搭乘龍華東路線轉乘世博大道越江線
(對了!移動到對岸園區時,盡量搭巴士不要搭船,搭船很慢)
在江底隧道時,車上資訊~開園26分鐘已經有61839的人在園區內了……
下巴士後開始用跑的跑到日本館附近
先上個廁所和裝好水,準備跟日本館長期抗戰
工作人員跟我們說要排四個小時,我憑直覺就覺得不可能
而且不管如何今日作戰計劃就是要看一個熱門館,就鼓起勇氣的排下去了
日本館的排隊區域有板凳,可是當你坐在板凳上後,就會被一群人從後面往前插上
我想這是觀念的不同吧!(真是包容的說法)
但換個角度想我覺得挺公平的!因為要每半小時才會移動一次
雖然被插隊了,但插隊的人要站半小時(活該)
09:40開始排,11:40已經碰到日本館的大門了!!
雖然這樣挺浪費時間的,但整個排隊的過程我都在補眠充電
(看起來還是很蒼白)
沒想到日本館有夠狠的,從大門到展區還要再排半小時……
而且這邊還發生惡靈古堡蓋章事件,
所以就沒有跟殭屍們搶,損失日本館一個章
蓋章最掃興的就是遇到一個人手上拿著五六本在那裏蓋個不停
參觀日本館有送扇子很貼心!而且聽到流利的日文和可愛的笑容
會愛上日本不是沒有原因
1.日本館,排隊150分,參觀時間60分…好殺時間的館啊!
場館主題:心之和、技之和
展館愛稱“紫蠶島”,館外覆蓋超輕的發電膜,採用特殊環境技術,
是一幢“像生命體那樣會呼吸、對環境友好的建築”。
(日本館是不准照相的,雖然相機還是此起彼落,但就尊重一下吧)
一進入館內先是看到許多中日文化連結的部分
參觀日本館,首先會看到遣唐使等一系列反映日中兩國交往歷史的展示。
還有提到西陣織,為日本的國寶級絲織藝術,在日本已有1200年曆史。
這門藝術便是在中國宮廷編織技術上演變過來的。
過去展區展示保護文化遺產的精密複製技術,參觀者可近距離鑑賞日本名作。
不過如果你真的去過日本會覺得這區…假假的XD
第二展區是自然與高科技連結
日本也曾在40年前因為追求工業發展,而忽略了環境問題,
因此在這個展區有強調該如何與自然共存
包括零排碳的車子、太陽能發電窗戶、家用燃料氫氣電池等等
還有發電地板,我走過去還特別多踏幾下
在有主持人的介紹下,出現很多令人心動的未來產品
像是生活牆
好像關鍵報告一樣,可以觸控決定要看電視看照片甚至玩遊戲,
不同的就是那是一片牆,而不是電視,這點還蠻吸引人的
還有令人想要的快速對焦和超高畫質兼望遠鏡功能的萬能相機
還可以傳送資料的樣子
最後還有會拉小提琴的機器人,有特別對焦在他的手指上
告訴我們機器人手部已經可以細膩到這樣了!
(太棒了!!20世紀少年,人類的進步與調和)
最後這一區上演日中共同拯救朱鹮活動的音樂劇。
音樂劇大約20分鐘一場。崑曲的唱腔融合能劇的舞蹈,整個差點睡著
出日本館後大概是01:08pm,先滿足人類基本需求後,準備前往法國館吃中餐
途經越南館和韓國館
沒想到慢走加上搭乘巴士移動法國館也快半小時,世博園區真的很大
服務員跟我們說要等一小時,光吃也要兩個小時
本來是沒有甚麼關係的,但因為我們四點還要去台灣館報到
只好咬著牙跟他拚了!
好加在20分鐘就碰到餐桌,一小時多就吃完了
最後也準時在四點左右換了台灣館的預約卷
這部分覺得自己還蠻lucky的
米其林三星 6 SENS食記在這。
2.法國館,免排隊(餐廳排20分),用餐時間90分,參觀時間20分
場館主題:感性城市
展館被一種新型混凝土材料製成的線網包裹,
彷彿漂浮於地面上的白色宮殿,盡顯未來色彩和水韻之美。
用餐完從餐廳走出去就是空中花園,讓我想到剛剛的甜點XD
空中花園的綠意一直延伸到地面層,看起來像綠色瀑布
據說設計靈感來自凡爾賽宮的皇家園林
同時在空中花園也可以居高欣賞黃浦江景和世博園區
最後就拿貴死人的發票,憑此卷免排隊進入法國館
錢包大失血,但直接走進去的時候還是很爽的!
美食帶來的味覺、庭院帶來的視覺、清水帶來的觸覺、香水帶來的嗅覺
以及老電影片段帶來的聽覺等感性元素,將帶領參觀者體驗法國的感性與魅力。
參觀路線的一側是視覺效果強大的影像牆,法國老電影的片斷或現代法國的圖像,
無不在闡述關於法國的城市印象。
這邊我很喜歡,可惜人很多無法好好的欣賞,而且我有要去兌換台灣館預約卷的壓力
這個牆上有許多廚房的場景,仔細看應該就是我們剛剛吃的
因為我看到許多剛下肚的羊腿肉排和大蝦
在嗅覺方面,這邊有許多看起來像是倒吊的鐵桶,圖案就代表裡面的香味
這張走進去就是濃濃的咖啡香,法國的味道?
我要正式脫離米其林!!把我的雪衣拿去丟掉(顏色還真像)
這邊也有機器人,不過一樣是人山人海
沒想到隔天在城市最佳實踐區的巴黎大區案例館也有看到
接下來是很可憐的七件國寶……因為大家都對他們用閃光燈拍啊拍個不停
然後人頭竄動,無怪乎有人表達根本無法好好欣賞
羅丹~青銅時代
是一件在1889年和1900年兩度參加巴黎世博會的作品
這座男性裸像體現了當時風行的對古典唯美主義的追求
他的那邊怪怪的....
由於吃法國料理的時候,有送了一本魅力法國雜誌(Amazing France)
把雜誌上面的國寶掃描給大家看
奧賽美術館前身恰巧也是為了1900年巴黎萬國博覽會所興建的火車站。
奧賽博物館帶來了其藏品中的七件名家傑作
為了保險還乘坐不同飛機來世博
米勒~晚禱
一幅農民的生活世界及其深厚信仰的象徵性圖景,
地平線處的暮色模糊了人物的臉龐,卻凸顯了他們的姿態
莫內~陽台
曾以其生澀的色彩震驚了當時的大眾,
畫中的每個人物看起來都像是顧自陷入沉思,和傳統的手法截然不同
梵谷~阿爾的舞廳
顯示出高更及其綜合主義的創作理念對他的影響,
這是兩位藝術家之間合作的一個罕有例證
賽尚~咖啡壺邊的婦女
不可思議的超前於時代,它通過幾何形體的處理手法,
和擺脫傳統透視法的自由表現方式,宣告了立體主義的開始
高更~餐點
提供了一種誇張的二分式構圖,其靈感來自1860年代傳入巴黎的日本浮世繪風格
波納爾~化妝間
展開了他關於形體和色彩的思考,畫面人物間無眼神交會的特點則令人想起馬奈的陽台
來到法國怎麼能不提LOUIS VUITTON?
這裡也很大手筆地用了一個小展區,展出LV的行李箱
還有用奇怪投影技術搞得很像阿飄的模特兒走秀
整個牆壁是一閃一閃的,可惜拍不起來
逛完法國館已經快四點了,趕快飛奔至台灣館換預約卷,好險有趕上
今天的成與敗都在台灣館
首先出發前很幸運的預約到台灣館
當初決定拼兩個人的名字和身分證字號,30秒內key完送出!
一次預約到兩個人,預約到的時候讓我在家裡高興的跳好久
(多年浮沉於網海世界總算沒有白費,打字速度還是頗自豪)
不過預約到的時間是晚上七點半至八點半
卻要在下午三點半至四點十五分去台灣館換預約卷
所以這天還是要去台灣館兩次,後來也就不敢跑遠,
以至於接下來在A片區看些奇奇怪怪的館,整天都賠給台灣館了!
這時候還不知道晚上有一場硬仗要打,所以還笑得出來
台灣館雖然真的有點像沖水馬桶
但真的怎麼看都好看,白天晚上都是,接下來會附上連拍
而且台灣館雖然在中國館旁邊,但有個高架橋隔開完全符合時事XD
在這個高架橋上沿路照相照過去,就是下午本來的計畫
本來想去些哈薩克館等A區次要熱門館,卻又害怕太累而且怕時間來不及
世博文化中心看起來就像個大飛碟
尼泊爾館不管是正面或背面都還蠻over的
這個是下午等待領台灣館預約卷的人潮,這時候還在偷笑,沒想到晚上跟他們差不多
印度館和沙特館,要排四個小時只看十分鐘的電影,我不覺得沙特館是遺珠
中國館真的很作弊,蓋得比人高也比人大,在哪裡看都很顯眼
巴基斯坦館
以色列館,這個本來也想進去,但人也頗多
阿聯酋館,也是這次的遺憾…看這個外觀就很想去,但人潮也是不減
走著走著,廣播開始播報A區排隊人數,然後很傷心的點名不用排隊的館
這就是其中被點名的摩洛哥館
3.摩洛哥館,排隊5分,參觀時間18分
場館主題:摩洛哥城市居民的生活藝術
整個摩洛哥館坐落於有著果樹、水池和噴泉的安達盧西亞花園內,
宛如一片依水而生的綠洲。摩洛哥是唯一以自建館形式參展的非洲國家。
進場的人都在偷拍這位大叔
1樓大廳有高級motel的感覺
摩洛哥館的二樓,被分割成若干空間,恍若置身於麥地那傳統街市,
這邊展出了許多摩洛哥的特色物品,有香料、銀器、服裝、地毯、樂器。
而三樓的展示空間內,同樣借助投影技術,
人們可以領略到摩洛哥現代的工業和旅遊業勝景。
大螢幕的電影,而且有位置可以坐下^^
三樓看出去厲害的水晶燈一枚
按這裡回到全站導覽地圖:http://sultt.pixnet.net/blog/post/28104259
按這裡回到上海世博自助行遊記:http://sultt.pixnet.net/blog/category/144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