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0630.JPG 

下機後先前往今天入住的新麗華飯店放行李,計畫了四種交通方式,結果完全沒用上XD

詳細交通方式會在該飯店的住宿心得文中再提,這裡先跳過。

走到機場入境大廳外的北側(出門後右轉),不料沿途在整修,拖著行李有些難走。

而所謂免費接駁巴士站,是只有一個月台的停車場,沒有站牌,還有點黃沙滾滾的感覺。

可以說大者恆大,就是那幾間大飯店接駁車不停的發車,而我們想搭的都沒有來。

DSC00584.JPG  

最後只好投靠永利酒店的接駁巴士,至少他是少數前往澳門半島的巴士。

DSC00582.jpg

車子底下可以放大行李,還有免費WiFi,15分鐘就抵達永利飯店,免費又舒服,感恩!

DSC00586.JPG

DSC00590.JPG

DSC00591.JPG    

應該要先介紹一下澳門的環境,全境由澳門半島、氹仔、路環以及路氹城所組成。

澳門半島是澳門發展核心,氹仔和路環原為兩座島,填海後變成一個,填海區稱為路氹城。

Administrative_Division_of_Macau_SAR  

上圖由Doraemon.tvb - 自己的作品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39688167

古蹟景點多位於澳門半島,機場位於氹仔,高級飯店多座落於路氹城,

所以旅遊計畫是第一天住澳門半島,逛完古蹟第二天住路氹城,這樣比較不會奔波於兩島間。

 

抵達永利飯店後,徒步15分鐘抵達新麗華飯店,途經永利飯店、葡京飯店和新葡京飯店,

這部份我們晚上還會再來看夜景,就先不介紹,但可以先看這些飯店白天很樸素的樣子。

DSC00588.JPG 

DSC00594.JPG

Check-in後先去換錢,雖然在澳門可以完全用港幣,但換成澳門幣會多那麼一點點。

不少網友推薦瑞昌銀號或百匯兌換這些連鎖的換錢店,匯率大概是港幣1:1.029澳門幣。

我第一次換了1500港幣,得到1543.5的澳門幣,是種大概多了178元台幣的感覺。

可是因為換成澳門幣回台灣不好換回來很麻煩,因此也有幾次就直接付港幣。

平均下來本次澳門幣的匯率約4.11,接下來提到的台幣都是用這匯率來換算的。

DSC00606.JPG    

剛好附近就有一個美食,是之前在台灣很紅的瑪嘉烈蛋撻,沒想到這麼有名居然店在巷裡!

我們是從約翰四世大馬路(Av. de Dom João IV),順著指標進入馬統領圍這條巷子。

DSC00605.JPG 

這條巷子同時還有大利來記的外賣店和澳門恆友,不過排隊人數最多的還是蛋撻。

DSC00608.JPG 

看隊伍那麼長也不用太擔心,還好大家都散買,大概排了八分鐘就買到了^^

DSC00610.JPG      

葡式蛋撻源自葡萄牙里斯本的修道院,傳至澳門由甜點師父安德魯先生改良後而聲名大噪。

而瑪嘉烈女士正是安德魯的妻子,兩人離婚後,她在南灣開了這間蛋撻,

曾於十年前進軍台灣,並把葡撻的秘方和新產品開發權賣給肯德基。

熱騰騰的一個蛋撻10澳門幣,外觀和肯德基沒什麼不同。

DSC00612.JPG 

葡式蛋撻改用英式奶黃餡,並減少糖的用量,內餡吃起來特別濃郁,表皮還帶有焦糖味。

吃起來比肯德基的好吃很多,光看鬆脆外皮的層數就比台灣賣的多很多層,

呈奶油狀的雞蛋餡料流動性也恰到好處,不會滴落也不會死硬,口感比台灣賣的細緻。 

瑪嘉烈蛋撻營業時間:08:00-18:00,星期三休息。

DSC00613.JPG 

吃完甜點,我們沿著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前進,

這種會打結的名字我們以後就只稱為「新馬路」,白底藍字的路名牌是澳門的特色之一。

DSC00614.JPG 

這段三小時的旅程中,我們計畫吃吃喝喝加看五個古蹟。

途經德成按,是現存結構較為完整的當舖建築,,民國六年開設。

為保存澳門的歷史文化,政府進行了維修整理,並設立「典當業展示館」。

DSC00621.JPG     

當舖由當樓和貨樓兩部分構成,其建築及陳設均具有民初時期當舖的基本模式和特點。

通過參觀館內陳列的典當工具、票據,可以了解昔日典當業的操作模式和流程。

這是幫典當物品「包膜」的器具,要先包膜再放入庫存櫃收藏。

DSC00623.JPG 

DSC00622.JPG

新馬路走到快底的時候左轉就是福隆新街,我覺得這裡的景觀充滿特色,

而且觀光客也比較少,拍照起來有fu又舒服!

DSC00648.JPG

兩旁樓房均漆上紅白兩色油漆,還配有典雅復古造型的油燈。

這條街有幾百年歷史,一度是紅燈區,經過改造才成為今日兼具觀光和購物的大街。

DSC00650.JPG      

覺得這裡恢復的不錯,不會破舊到讓人覺得蒼涼,也不會太新讓人無法遙想從前。

DSC00652.JPG    DSC00654.JPG

不過真的會走到這裡是為了吃午餐啦~

話說澳門飲食漲價的飛快,有些餐廳價格跟我2012年出版的旅遊書相比,已經翻倍!

所以出發前在Openrice這個網站看評價、查價錢,最後選定這幾天要吃的餐廳。

今天的午餐和晚餐都是米芝蓮車胎人美食,也就是只需300元以下便可享用的優質美食。

米之蓮台灣翻作米其林,車胎人美食表示這些餐廳沒有星等,但口味和價格都不錯。

午餐吃的祥記麵家和晚餐吃的六記粥麵,都是從2013年開始連莊至2016年,年年上榜~

 DSC00626.JPG      

看店門口的外觀和入內用餐後,就能了解為什麼米其林這顆星星給不下去,

畢竟長得跟我家附近的麵店一模一樣,服務生也都是阿伯阿嬤級,不過很意外的客氣。

而要成為米其林星級餐廳,除了口味,還是要有點吃氣氛的裝潢和服務生的。

DSC00629.jpg 

看菜單知道最貴的不超過台幣173元,價格是頗公道,沒有因為米芝蓮後而胡亂漲價。

不過都是小小盤,要吃飽可就要多點一些,但因為待會還要繼續吃,所以覺得份量剛好。

DSC00628.JPG 

招牌蝦子撈麵,32澳門幣。

香港美食名家蔡瀾曾說過,保存他記憶中最地道口味的廣東竹昇麵食,就在這間餐館裡。

自家炒製的蝦卵、手工竹子慢打的麵條、用豬骨及大地魚熬成的老火上湯,

撈麵每個細節都依照傳統製作方法完成,是廣東正宗的古早味。

蝦子撈麵沒有蝦,而是滿滿的蝦卵(蝦的兒子XD),

拌著乾麵後一口吃下,有著沙沙的口感,但會越嚼越香,份量小但真好吃,推薦!

DSC00630.JPG 

香酥吞球(金沙鯪魚球和炸雲吞的雙拼),42澳門幣。

因為無法決定到底要吃鯪魚球還是炸雲吞,阿伯推薦我們就點雙拼,

這推薦還真好,因為兩著都不錯,但我喜歡鯪魚球多些,口感實在,炸雲吞特別但餡料少。

祥記麵家,每天營業時間:12:30-00:30。

DSC00633.JPG 

往回走可以在小巷裡發現這不太好找的紅底白字招牌~保健牛奶公司。

DSC00624.JPG 

藏身在巷弄,顯得稍微冷清了些,不過店內不大,我們入座後也馬上就坐滿了。

DSC00638.JPG

DSC00642.JPG      

最有名的是薑汁撞奶(只有熱的,23澳門幣),與雙皮燉奶(冷熱都有,23澳門幣)。

還有賣三明治、公仔麵這類的東西。

DSC00639.JPG 

我發覺這兩張外觀好像差不多,要不是冷熱的湯匙不一樣,根本分不出來XD

 DSC00644.JPG

雙皮燉奶看似簡單,其實製作過程繁瑣,鮮乳、砂糖、蛋白需經過隔水加熱,

分成兩次倒入碗中蒸煮,一直要等到鮮乳表面形成厚厚的奶皮才算大功告成。

使用自家牧場的鮮乳,但風味絲毫不減,以清甜取勝,個人覺得比義順燉奶好吃。

話說這次旅行每天都有燉奶,完全吃不膩啊~這食物的滑嫩口感好誘人。

保健牛奶公司,每天營業時間:12:30-22:30。

DSC00640.JPG 

走回議事亭前地,因此地在明朝是個官員的議事機構而得名。

DSC00658.JPG

1970年代,廣場中央新建了一座噴水池,本地居民便俗稱這裡為噴水池。

DSC00660.JPG

DSC00667.JPG     DSC00670.JPG   

最繁華熱鬧的地帶就座落在這處廣場周邊,許多活動都在此舉行,包括抗議活動。

所以照片有些凌亂,但我們第二天早上十點前又來到這,就拍到畫面乾淨的照片了。

另外,想拍夜景,喜歡熱鬧氣氛的,可以晚上七八點來。

DSC01102.JPG   

廣場兩側建築建於19世紀末左右,右側具古典主義特色,左側是新古典主義建築,

1993年地面舖設了黑白色碎石,並鑲成波浪形圖案,配上兩旁鮮豔葡式建築,

寬闊的廣場上有噴水池,整體散發一股濃重的異國風情。

DSC01108.JPG 

澳門郵政總局,建於1929年,是具古典主義特色的大樓。

DSC00657.JPG 

仁慈堂創立於1569年,是澳門首任主教賈尼路為執行慈善救濟工作所創,因而得名。

他們開設了中國第一間西式醫院,並設立了育嬰堂、痲瘋院、老人院和孤兒院...等機構。

現有建築修建於18世紀中,為一棟磚石建築,正面的上層設有外廊、下層設走廊。

DSC01105.JPG

展現強烈新古典主義風格,是議事亭前地最漂亮的建築,也是澳門的標誌之一。

正面的壁柱也不盡相同,上層中央三組為愛奧尼亞式圓柱,兩側為愛奧尼亞式方柱。

下層兩側為科林斯式圓柱,中間是科林斯式方柱。

DSC00664.JPG 

離開最熱鬧的區域往斜坡上走,可以來到大堂(澳門天主教主教座堂),始建於1622年。

建築立面高約12公尺,為三段式的構圖,佈置著三扇門、三扇窗和三角形山花。

兩旁的鐘樓高約13公尺,大鐘為英國製造,為紀念葡王伯多祿五世榮登王位而設置,

而以往澳門總督上任時,均會蒞臨教堂,將權仗放到聖母聖像旁,象徵權力的神聖。

DSC00672.JPG       

DSC00703.JPG   

教堂內部為1937年重建時的古典風格,平頂式天頂,兩側牆面設有高窗,

寬敞而簡潔的廳室設計展現主教堂的氣勢,中廳左右兩邊各設有一個耳堂和祈禱室。

DSC00674.JPG 

主祭壇設計簡約,背景為彩色玻璃窗,祭壇下方埋著16、17世紀的主教和聖徒們的遺骨。

DSC00676.JPG 

不知為何遊客很少,但也因如此裡面氣氛莊嚴,我不敢再往前參觀,覺得這樣會很打擾。

DSC00677.JPG 

沿著大堂巷往下,就能看到檸檬車露Lemon Cello,

其實店名的意思就是檸檬大提琴,是以鮮果奏出美妙音樂之意。

DSC00679.JPG     

米芝蓮在2016年多了「街頭小食推介」這個項目,這三天也吃了五家,這是其中一家。

放棄傳統義式冰淇淋的鮮奶油和蛋黃......等材料,卻完全沒有失去軟綿細滑的口感。

80%的新鮮水果含量,讓人享受美味卻又不怕胖,嗯~反正我已經很胖了...所以...

DSC00680.JPG 

雙球35澳門幣,我們選了檸檬車露、芒果、藍莓起司蛋糕和萊姆葡萄四種口味。

冰淇淋是真的很好吃,不過店家沒有規劃排隊動線真的很令人浮躁......

我們比較早到,卻莫名的搶輸了一群觀光客,心情都不美麗了啊!!

檸檬車露,每天營業時間:12:00-23:00。

DSC00681.JPG 

吃完冰淇淋,緊接著來參觀盧家大屋。

建於1889年,仿照廣州西關大屋的建築格局,為青磚所造的典型中式兩層宅院。

主立面入口設計向內凹,並處處可見粵中建除常見的磚雕、灰塑、蠔殼窗…等。

 DSC00683.JPG               

融合了中西方的裝飾材料和手法,像正面的葡式百葉窗,窗扇以金屬包角,

上方加裝半圓形的彩色玻璃窗,而其上又裝置著灰塑,處處展現中西合璧的趣味。

DSC00682.JPG 

這裡原本是澳門富商盧華紹家族的舊居,他於1857年移民澳門,人稱「盧九」。

盧華紹非常善於經營,最後成為勢力龐大的商人,澳門有條盧九街就是為了紀念他。

DSC00684.JPG 

大屋採上下兩層,三開間三進的格局,屋內闢設多個天井便於通風和採光,

並有兩個同樣可取光的內庭,以屏風作為隔間。

DSC00695.JPG

 DSC00700.JPG      DSC00687.JPG

DSC00698.JPG

天花板雕花、鑄鐵欄杆、花窗和彩色玻璃,出現在充滿中國風格的家裡。

DSC00688.JPG

明明應該要很跳tone卻又如此的適合!細看這間屋的中西合璧,真的非常有趣。

DSC00694.JPG 

DSC00692.JPG

廳堂座椅讓人想來演一段勾心鬥角的大家族戲碼,「您說是嗎?三姨太~」(開始演XD)

DSC00690.JPG 

時候不早,走回議事亭前地,其後方是民政總署大樓,興建於1784年。

前身為市政廳,歷經多次整修,現今所見的規模是1874年重修的結果。

大樓外觀簡潔質樸,頂部設有三角形山花,以花崗石作窗框,二樓的窗頂裝飾有三角形窗楣。

DSC01104.JPG

內部牆面均貼有藍白色的葡國磁磚,這是典型的葡式裝飾方式。

DSC00704.JPG  

DSC00706.JPG     

DSC00713.JPG    DSC00714.JPG     

二樓現在是圖書館,當天沒有開放,建築後方是個小花園可惜正在整修。

 DSC00708.JPG    DSC00709.JPG

這篇就寫到這裡囉,今天的照片有點多,因此分成三篇,接下來是澳門旅遊塔

 

遇見澳門系列文章:http://sultt.pixnet.net/blog/category/1600117 

回到全站導覽:http://sultt.pixnet.net/blog/post/28104259

arrow
arrow

    sul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